叩问银行业的未来:看建设银行如何在金融长尾时代开启“第二发展曲线”,成就零售信贷第一大行
来源:市值风云    时间:2023-08-27 15:11:12

如何用金融科技手段服务80%的长尾客户?建行给出了答案。


(资料图片)

作者 | beyond

编辑 | 小白

最近“大国博弈,决胜金融”的说法甚为流行,这句话凸显了金融稳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于一个大国的重要意义。

国内金融体系的核心无疑是银行,银行中作为“压舱石”的国有大行的经营动向,一直备受瞩目。

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601939.SH,0939.HK,建行)率先于8月23日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8月24日,中期业绩发布会于北京、香港两地同时举行。

在经济面临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今天,建行又将如何因时制宜地转换增长动能?相信在这份半年报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金融长尾:银行业叩问的未来

首先,让我们尝试忘掉那些枯燥生涩的经营数字,转而问这样一个问题:国内银行的未来在哪里?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银行业的过去和现在:业务同质化、内卷加剧、利差空间不断压缩、收入与盈利增长趋于停滞……何以至此?

建行对此有明确的答案:过去商业银行都在争抢服务市场上20%的大客户;建行曾经的“双大战略”就是例证之一。

众所周知,建行在基建领域一直保持着对公优势。

2012年以来,虽然建行对基建领域的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但从2017年开始基建贷款占建行对公贷款的比例不再提高,2023H1该比例为50%,较2022年的52%又下降了2个百分点。

基建贷款占建行总贷款的比例在最近十来年基本不变,保持在28%左右,2023H1这一比例为29%。

背后的原因在于,对公业务领域竞争的加剧,使得建行的对公最优策略变为维持平稳。

(来源:建行财报,市值风云APP整理)

当银行们只能从存量大客户这块蛋糕中获取份额稳定的收益时,对公业务产出的收入占比与盈利占比曲线就会逐渐走平。建行就是如此,2017年其对公业务收入占比为40%,2023H1这一比例依旧为40%。

(来源:建行财报,市值风云APP整理)

2023H1建行对公业务利润总额占比为27%,较2017年的28%还下降了1个百分点。

(来源:建行财报,市值风云APP整理)

通过对建行核心资产占比、对公业务贡献的收入和盈利占比,我们大概能够感受到“众人争抢20%大客户”的竞争激烈程度。

激战正酣之际,有谁注意到了尚且有80%的客户还在备受冷落中吗?这些客户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它们的金融资源获得感并不强。

经济学中将这样数量庞大、需求分散同时又极易被忽略的群体,称为“长尾客户”。

当大客户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大客户资源挖掘殆尽,国内银行业迎来了“长尾时刻”——是时候将注意力由数量稀少且集中的“大象”转移至到处纷飞的“麻雀”身上了。

回到开头的问题,答案已不言而喻。

重塑:用科技浇灌普惠金融

小微金融被银行视为“业务蓝海”由来已久,为何直到现在银行业整体还是以服务中大型企业为主呢?

非是不想,实不能也。

中小微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要在这个难题的基础上做到“普惠”(既要让利于实体,又要业务可持续),更是难上加难。

传统经营模式下服务中小微企业成本高、风险大。例如,2017年以前建行每年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在200亿元-300亿元,但不良率能达到7%-8%。

原因在于传统业务模式运行的是“当铺思维”,“拿东西押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而中小微企业恰恰缺的就是抵押物——有资产、抵押物就不叫中小微企业了。

改变服务模式的关键是金融科技赋能。建行将“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作为经营战略,并且将二者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增信”,以改变传统的“抵押实物增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虚拟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虚拟的数字化世界里也留有我们的印记。

当这些印记可以被各种技术捕捉,就足以通过这些印记为我们刻画出精准的形象,进而为现实业务所用。

说白了,建行顺应了人们生活虚拟化的潮流,用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的金融服务网络,将自身从一家传统老牌银行重塑为一家可以利用互联网虚拟化技术解决小微金融难题的多面手。

与一些通过“人海战术”推行小微业务的中小银行不同,建行的打法是构建线上标准化的模型与作业流程,改变传统的线下人工作业模式,实现快捷、大规模的服务覆盖,真正建立数字普惠的新模式。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

这么说吧:如今的建行已经是国内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的金融机构。

数字普惠模式运行了五年多,建行的普惠贷款余额从2017年末的4000多亿元增长到2023年6月末的2.9万亿元,增长了6倍多,余额占比从3.4%上升到了13.4%,新增占比从7.6%上升到了24.3%。

(来源:建行财报,市值风云APP整理)

事实上,据建行业绩发布会上介绍,如果按照西方同行口径(注:将小微企业计入零售业务)计算,建行的零售和普惠贷款规模占总贷款的比例接近50%。

从这个角度看,建行不仅是国内最大,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普惠金融机构。

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的普惠金融贷款客户已经接近300万户,个人客户7.5亿人,是全中国总人口的一半还多。

用金融科技手段去服务长尾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新金融”。

举个例子,过去农村市场是建行这类大银行望而却步的市场,但建行推出了集“存贷汇缴投”于一体的“裕农通”APP打开了局面,而这块市场的增长超出了多数人的想象。

目前,建行的涉农客户有5800万户,截至上半年,全行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3138亿元,较年初增长了54%;专门支持农户生产经营的裕农系列贷款今年突破了1600亿,增长了50%。

建行的涉农贷款余额由2019年的1.8万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6月末的3.6万亿元,翻了一番。这几年全行的涉农贷款平均增速超过了18%,引领了建行的资产端增长。

(来源:建行财报,市值风云APP整理)

与此同时,中国农民非常纯朴、更讲究信用,在农村这个小集体里更注重信用的培养和保持,据建行业绩发布会介绍,目前该行“涉农贷款的效益非常好”。

数字普惠模式还推动建行的成本端出现边际下降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建行的个人存款付息率是1.7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个基点。

如何用金融科技作为新金融的“脚手架”和转型进化的“底座”?建行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截至2022年末建行科技类人员1.6万人,全年科技投入233亿元。

所构建的技术与数据双轮驱动的中台能力应用于2300多个业务场景,其中人工智能平台支撑场景超过780个,公共技术服务日均调用量达到2200万笔,实时数据日均采集量达80亿条。

(来源:建行中报)

据建行业绩发布会介绍,未来建行计划将整个数字普惠系统建设向社会输出,将建行的科技部门变为科技公司,帮助其他金融机构提高风控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正如布施,有财布施与法布施之分。普惠金融,也不仅是一味地降低贷款利率、降低收费比率,为真正有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度,进而将模式更优的服务体系推广开来,也属于普惠金融之义。

老树开新花,服务国家新战略

房地产市场波动式下行,几乎人人都以为涉房业务第一大行的建行会是最大的“受害者”,事实却并非如此。

建行是国内最早提供个人商业性住房贷款和住房公积金业务的银行,凭借先发优势,其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银行。2023H1个人按揭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约为28%,较峰值时的36%有所下降。

而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建行则逐渐压降该部分贷款占比,2023H1对房地产企业贷款占比为3.6%,较2013年的5.8%下降了2.2个百分点。

(来源:建行财报,市值风云APP整理)

今年上半年,建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新投放5246亿元,处于市场的前列,同时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分别较年初增长了25%和47%。

目前,建行的零售贷款占比是36.5%,普惠贷款占总贷款的占比是13.4%,这两个加起来约50%,建行的资产结构当中有一半左右是收益相对比较高、风险相对分散、不良率比较低的个人大零售贷款,其招牌业务的优势依然稳固。

在拓展住房金融业务范围方面,建行早在六年前就提出了“住房租赁”战略,设立住房租赁基金,用于收购房企自持住宅、商办物业、低成本租赁用地项目等存量资产,将其改造为租赁住房,增加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建行为住房租赁业务搭建的平台叫“CCB建融家园”,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了4700万户,已上线租赁企业1.7万家,保障性租赁住房App、公租房App已分别推广至158个城市。

目前,住房租赁基金签约收购项目20个,累计出资48.9亿元,可向市场提供长租公寓约1.5万套;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开业运营“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272个。

建行较早实施的住房租赁战略与国家提倡的租售并举模式正好吻合。随着住房租赁“投贷管退”环节持续完善,建行在住房金融领域将有望形成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当然,战略的落地是一个长期过程,推进的细节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核心要素稳中求进

了解完建行业务的底层逻辑,再让我们回到这些业务经营的结果上来,以便更完整地把握建行经营的全貌。

首先,营收略有下滑,盈利增长提速。2023H1,建行营收4003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6%,主要是受理财收入去年同期高基数和其他非息中投资收益这类非核心业务的大幅波动影响所致。

盈利方面,2023H1建行归母净利润1673亿元,同比增长3.4%,较2023年一季度0.3%的同比增速明显提速,主要是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负增长7.6%以及拨备适度反哺所致。

(来源:建行中报)

其次,息差下降幅度收窄、表现坚挺。2023Q2,建行净息差环比微降2个基点,在LPR下调、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保持坚挺,实属不易,建行当前净息差的下降幅度已出现逐步收窄趋势。

过去政策引导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导致银行业整体的净息差持续收窄。今年二季度,央行提出“为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银行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

(来源:央行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说白了,引导银行让利需要在银行自身经营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而银行目前的净息差水平可以说几乎降无可降,后续有望迎来净息差水平提升。

最后,资产质量稳定。2023年6月末,建行不良贷款率是1.37%,较年初下降了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是2.5%,较年初下降了0.02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具体来看,截至6月末公司类贷款不良率是1.88%,较年初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个人类贷款不良率是0.61%,虽然较年初小幅上升了0.06个百分点,但仍然保持着较低的水平。

其中市场较为关注的个人住房领域的不良率是0.42%,虽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不良率上升了0.05个百分点,但是走势符合预期,也并没有对建行整体的资产质量稳定造成冲击。

与此同时,建行的拨备覆盖率244.5%,较年初上升了约3个百分点,保持了良好的风险抵补能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以来建行现金分红比例一直保持在30%,随着净利润的稳步增长,每股实际的分红水平在逐年提升。建行A股近年来的股息收益率水平一直在5%以上,H股因为股价更低,所以股息率还要更高。

就问你:香不香?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